据说,在炊具没有发明之前,就已经是有了粽子。正像画家程十发先生所述:“世界上快餐的鼻祖是中国的粽子。”而端午节就是各个地区粽子文化演义的高潮。
中国的粽子有“南咸北甜”的趋向,做工上南方繁杂、北方简单。但这些全都是过去的老通书了,有了企业赞助,端午节此日的龙舟还在赛,粽子却违反了孔子“不时不食”的古训,真正沦为了一种快餐。
做粽子所选取的米,通过长时间食用的经验,如今比较统一,以上好糯米为佳,糯米的优劣决定了粽子的味道。要选择无碎米、稗子的纯糯米,使之好像凝成一体,软糯中略带弹性,口感才妙。糯米有圆糯米和长糯米之分,圆糯米大,熟后软腻可口;长糯米较硬实,熟后米粒韧而有弹性。
但包粽子的叶,又出现了混乱。三闾医生屈原伤时感事,于夏历五月头五投汩罗江自杀,人们用“竹筒储米,投而祭之”的潮流变了,如今广州和上海人用箬叶,汕头人用竹叶,还有用苇叶、菰叶、蓼叶的,作用是新的叶子带有一种清爽的暗香,混在糯米中,别具风味。万幸的是如今还没有出现用塑料布包裹的粽子。
粽子的价位也是一个非常含糊的领域,因为材料和技术含量的原因,粽子的价格不可与月饼等量齐观;另外一个方面,在超市里,以浙江省嘉兴“五芳斋粽子”为代表的大量的品牌粽子却在一个令人咋舌的昂贵上攻城掠地,广州河汉城超市里有标价四十元一个的粽子,暮年顾客一脸迷惑地自言自语道:一个粽子也值那么多钱?
回想小时候,家里人还会买来粽子叶和糯米,自己包自己吃,或者奉送亲朋。如今已经是没多少人有这份闲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