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购五芳斋,当然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相中了五芳斋的品牌影响力。而另外一个方面,厉建平认为,民以食为天,食物加工企业有着良好的远景,跟风险性比较高的房地产业和周期性较强的工业等相比较,显然更稳定,有着良好的发展形式。
“咱们始终比较确定的一点是,房地产、金融等行业,咱们只是作为项目来运转,不会成为集团的主业。只是在主业之外有闲钱的时候,咱们作为投资,但投资赚来的利润,咱们将悉数用在主业的发展。”
当前,在浙江省高速公路沿线的服务区,常可见到五芳斋粽子连锁店。据悉,五芳斋在全国各个地区的连锁店已有110家。
厉建平实际上正在借助这家老字号的企业,实现着自己的转型。当前,浙江省五芳斋集团旗下有18家公司,涉及囊括食物加工、农业、房地产以及金融业等在内的若干行业。
今年上半年,五芳斋整个集团销售量7.18亿元,其中主业粽子的销售量达到4.48亿,这几年,每一年粽子的销售量都以30-40%的速度递增。
五芳斋前世
“南门大粽子,西门大靴子,北门米贩子,东门托钵人”,在嘉兴地区,流传着这样一句悠久民谣。显然,粽子在嘉兴人的生活中,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。
“嘉兴自古为鱼米之乡,盛产稻谷,因而七千年来有吃粽子的传统。到了近现代,嘉兴由于地处上海周围,交通发达,来自各个地区的人汇集到这里,引来了不一样的饮食风味,所以,形成了嘉兴粽子丰富的种类。”浙江省五芳斋集团运作管控部总经理倪嘉能告知记者。
广东的蛋黄粽、姑苏的细沙粽、金华的火腿粽、嘉兴的大肉粽……不论是何方人氏,在嘉兴都能吃到自己故乡口味的粽子,而这,正成为嘉兴五芳斋之所以能延续百年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每一段传奇的背后,都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,“五芳斋”的故事开始于1921年。
那一年春夏的时候,以弹棉花为业的浙江省兰溪人张锦泉在生意清淡时,来到嘉兴北大街设了个粽子摊。谁推测,粽子竟非常受欢迎。后来,张锦泉索性调集了一些兰溪老乡,在嘉兴那时最热闹的张家弄口,开了间“荣记五芳斋”粽子店,主要经营火腿鸡肉粽和重油夹沙粽。
“五芳斋”意为“五谷芳馨”,最早从清咸有年间开始,就有人将其用作店名。到了清朝末年,江浙沪一带产生了许多打着五芳斋招牌的点心店。民国初年,也就是张锦泉的“荣记五芳斋”合法红火的时候,仅在张家弄口就有三家“五芳斋”粽子店。三家“五芳斋”彼此之间竞争猛烈,在选料配料、工艺外形等方面不断改良,无意中却使得嘉兴粽子种类更加丰富,口味逐渐出色,广受欢迎,得以代代相传。
1956年公私合营,三家“五芳斋”连同另一家“香味斋”归并起来,又历经了半个世纪的变迁,成为了而今家喻户晓的嘉兴“五芳斋”。